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模式:

1、基于“食物链”原则的良性循环多层次利用模式:即食物链型,是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设计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链的投入,使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源转化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有效防止农业废弃物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2、时空演替的合理配置模式:时空演替的合理配置模式是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则发展起来的,即时空结构类型。这是一个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和生态特征以及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合理设置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有自己的位置。

3、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建立了系统调控的模式:即时空食物链合成型,它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能够多次高效生产和利用,是一种投入适度、产出高、浪费少、无污染、效益高的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