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应梅 易趣的商业使命早已结束,关闭网站公告发出后,还是引发了一波“回忆杀”。近日,易趣在官网发布公告将于8月12日零点关闭网站,正式停止运营。不少消费者说,人生第一笔网购就是从易趣开始的。

自7月12日发布公告起30日内,易趣还将保留余额退回功能,并开通邮箱解答用户账户余额退回问题。8月12日零点后易趣网站将关闭所有商品、商铺交易功能,用户注册、登录、充值功能也将同时关闭,关闭网站服务器。

模仿eBay模式,易趣是中国首家C2C电商平台。2003年易趣在C2C电商市场份额达到72.4%(数据来自艾瑞咨询)。2002年3月和2003年6月e-Bay两次累计花费1.8亿美金拿下易趣全资控股权。2003年淘宝网刚成立。


(资料图)

两年后,易趣在与淘宝的市场争夺中败下阵来。2005年淘宝网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而易趣的市场份额再也没回去过。知名互联网评论人Keso(本名洪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跟淘宝的竞争失败之后,易趣这家公司的使命基本终结了。

但是要分析易趣为什么失败,洪波认为可以写30万字。易趣与淘宝的竞争是电商历史上重要的节选。从被资本看好,到被收购、被“贱卖”,易趣也给天才型创业者邵亦波留下了遗憾。日后,成为经纬中国合伙人后,邵亦波参与投资的项目往往都重度参与。

易趣这个案例身上,有外资公司本土化困难的踪影,也有商战往事,决策失误的致命问题。回望易趣逐渐没落的十几年,又是中国电商高速发展的十几年。

昔日最大C2C电商平台

1999年8月,邵亦波和谭海音创立了易趣,上海的一个两居室民居就是易趣公司办公室,当时两位创始人也是易趣仅有的员工。

过往报道中,易趣创始人兼首任CEO邵亦波身上,有天才型创业者的标签。

邵亦波生于1973年,4岁接触数学,在身为数学老师的父亲严格训练下,后来邵亦波能在12秒内把52张扑克牌数字加起来得出一个总数。中学时代,邵亦波拿了十多次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二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机会。他17岁到美国求学,之后获得哈佛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士,并以优等学位荣誉奖学员身份毕业。在咨询公司波士顿工作两年后,邵亦波又重回哈佛大学读MBA,1999年25岁的邵亦波和哈佛商学院的同学谭海音回国创办易趣网。

易趣的交易模式,模仿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电商网站eBay,卖东西采取拍卖形式,是个人卖个人买的C2C模式。1999年11月,成立三个月的易趣获得了第一轮6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由G.H.Witney、Asianetch、OrchidAsian联合投资。

2000年1月,易趣网的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同年10月,易趣用户超过300万人。不少消费者说,人生第一笔网购就是从易趣网开始,那个时候网购还需要到银行汇款。

一位曾经的易趣用户告诉经济观察报,用易趣购物的时候还没有淘宝,“当时不是特别信任网购,易趣购买东西选择的还是同城当面交易。那个时候邮寄也不快,没有顺丰和四通一达,就只有邮政。”

这位曾经的易趣用户提到,当时自己还在上大学,那时候网购规模不大,周围很少人通过网络购物,当时还有不少人通过写信交流。“大家还会偶尔写信,也能打电话或者通过QQ聊天,但是普及度远不及现在。”

200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电商公司。在易趣网创办的同一年,马云创立了主打B2B模式的阿里巴巴,王峻涛创办了主打B2C模式的8848。2000年雷军创办了卓越网。不过除了阿里巴巴,8848和卓越网真正占据市场的时间不长。

随着创始人的离去,这些电商网站都没能走到最后。在控股权被投资方掌握后,8848创始人王峻涛在2001年8月离开,没过几年公司解散。2004年,雷军7500万美元将卓越网卖给亚马逊,2019年亚马逊退出中国。

2003年,面临家庭变故的邵亦波选择卖掉易趣与家人移居美国。当年6月,eBay1.5亿美元收购易趣的67%股权,加上之前的持股,易趣成为eBay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eBay易趣。此前2002年3月,eBay已为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获得了33%的股权。到2003年易趣已经占据中国C2C电商市场72.4%的市场份额。

2005年1月,eBay易趣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不过这个时候易趣的市场仅剩26.7%。被eBay收购并不是易趣的终点,后来易趣又被转手给TOM集团,直到后面被放弃。

eBay易趣败退

2003年5月,淘宝网正式上线。此后淘宝网与eBay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当时eBay花费2000万美元,与新浪、搜狐和网易签署排他性协议,让淘宝网无法在几大门户网站做广告。淘宝网开始通过数以千万计的个人网站做广告。“当时淘宝从正常的渠道获得流量很困难,门户被eBay给垄断了。淘宝网只能通过‘蚂蚁雄兵’方式获取流量,支持了很多不太上得了台面的流量。”洪波说。

一位接触过易趣核心员工的TOM集团前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双方竞争市场的时候,在易趣的线下营销推广会中,常常会混入一些淘宝的人,每次开完会,这些易趣商户都会收到淘宝网的名片,很多人被挖去。

2004年,淘宝仅用一年时间注册会员就达到了300万人,单日成交额则达到了900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调研报告》显示,C2C市场淘宝以72.4%的份额成为市场第一,eBay易趣的市场份额缩水至26.7%。

易趣最终败下阵来,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易趣采用收费模式,而淘宝则推出免费模式,并打出“三年不收费”口号。

洪波告诉经济观察报,收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收费不是那么关键,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其它的原因,当时易趣被美国eBay收购后,跟ebay进行了整合,整个系统的权限转移到了美国总部,以至于它在本地市场的一些产品决策,没有办法及时响应。这让eBay易趣在竞争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2004年6月易趣与eBay进行平台整合,与eBay采用一个系统,易趣服务器也转移美国。这被认为是一个重大失误,后续导致其本土化运营一直跟不上。

洪波表示,中美的用户习惯有很大的区别,完全按照美国eBay的系统,易趣国内的卖家和买家都很不习惯。本地化产品运营上,在跟淘宝的比拼当中,易趣劣势明显。

就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洪波认为,马云看到的更加长远一些,“首先他认为电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时已经有的市场规模就完全可以忽略,无论易趣拿了多少的市场份额,这个份额在未来是可以忽略的,未来新起来的市场规模,要远远大过当时已有的市场规模。”

“当时的赢家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赢家,这就意味着你要为未来去做投入。但是易趣被收购之后,它的投入就受到总部的制约,它无法像阿里巴巴一样可以三年不赚钱。阿里的投入决心摆在那里,易趣是没有办法真正去抗衡的。”洪波说。

“回过头去看的话,eBay的收购只是毁掉了易趣,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洪波表示。

之后邵亦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认为易趣卖给eBay会成长得更好。eBay易趣本土化失败,易趣创始人邵亦波五味杂陈。邵亦波曾发博称,“2003年底由于家庭原因搬去美国,遥观易趣。焦急、生气、伤感、心痛。”

2017年邵亦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5年他曾计划联合一个财团从eBay手中把易趣买回来,建议eBay将易趣从国际业务中剥离出来,更加注重本土化运营,但是遭到eBay拒绝。邵亦波还提及,易趣与淘宝竞争还败在最关键的一局——支付,2004年支付宝推出后易趣没有跟上,后面再重新做支付已经落后太多。

2008年成为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后,邵亦波对被投企业都会重度参与,他在投资的宝宝树还担任联合创始人。他还投出了猎聘网、找钢网、分期乐等项目。

eBay收购易趣后,管理层也换过多任,邵亦波走后由原易趣CFO郑锡贵担任易趣COO,之后原微软中国CMO吴世雄接任过易趣CEO,后来易趣CEO则换成贝宝中国总经理廖光宇。

易趣消亡,电商兴起

淘宝的崛起,易趣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收购易趣三年后,没有保住市场份额的eBay选择放手。

2006年12月,eBay与TOM在线宣布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eBay和TOM在线分别持股49%和51%。eBay将子公司易趣纳入合资公司,而TOM在线投入本土管理经验、技术及品牌。

虽然TOM在线占股更多,但是eBay出资更多,合资公司中eBay投入4000万美元,TOM在线投入2000万美元。

不过eBay易趣海外业务、贝宝(PayPal)和客齐集等业务未并入合资公司。

针对这个合资举动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案子很古怪。“对淘宝来讲,已经不存在任何危险了,从2005年就不再有危险了。”马云说。

eBay收购易趣后亏了不少钱,TOM在线CEO王雷雷当时提及,预计需要三年时间扭亏为盈,称三到六个月跑通盈利模型。王雷雷被外界公认执行能力强,TOM接手易趣依然受到外界的看好,“马云和王雷雷,谁更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老大?”当时也有这样的发问。

不过2008年9月,王雷雷辞去TOM在线CEO兼董事以及TOM易趣董事职务。2007年TOM集团整体出现亏损,亏损2.97亿港元,其中易趣给集团带来了1亿港元亏损。但是市场份额却一直没有起来。

2008年易趣推出海外代购服务,据TOM集团财报披露,该业务开通半年来每月成交量以3-5倍速度增长。

前述TOM集团前员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后续易趣核心的员工大多被分配到2009年TOM集团与中国邮政合作成立的电商公司邮乐网,要么离职。“之后易趣基本被TOM集团放弃,仅仅保留易趣这个品牌,2014年左右基本不再维护网站。”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C2C网购市场淘宝以95%的份额处于绝对领先,易趣的份额仅剩0.01%。

2011年阿里巴巴宣布,将公司分拆为三个独立公司,包括沿袭原C2C业务的淘宝网,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以及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此后阿里巴巴又逐步成为B2C电商老大。而上线23年的易趣网,最后一点痕迹将在2022年8月12消失。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注册515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在2000年这一数字是1万家。2000年到2008年电商相关企业数量增速平缓,之后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在2015年达到顶峰,2016年至2018年电商企业数增速下滑,2018年后又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随着注册公司越来越多,电商领域注销的公司在2021年也达到了75万家。

洪波表示,电商带来的很多东西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比方说技术驱动、数据驱动、用户体验至上等等。“这些原来由电商带来的东西慢慢的成为所有商业的标配,就不再有纯粹的电商,或者说纯粹电商慢慢的就成为整个商业的一部分。今天电商对于整个的商业的渗透比过去更深更广,更加不太容易被大家所看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