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泰山上,有一处知名的景点叫作“五大夫松”。景区专门为它设立了一幢石牌坊,还建了一处“五松亭”。此处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的极佳地点:群山万壑、松涛阵阵、水流潺潺,几棵松树葱茏蓊郁,壮丽而清幽。很多游人以为“五大夫松”就是指五棵“有故事”的松树,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秦始皇当年所敕封的“五大夫”,并非是指五棵松树,而是秦时的一种爵位。

“五大夫松”是泰山景区内唯一受过帝王册封的树木!此树位于泰山中天门御帐坪西北的五松亭前,有“秦松”之誉。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听从群儒建议,去泰山“祭天地”,举行规模宏大的“封禅大典”。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百官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登上泰山。“封禅”已毕,下山途中,突逢骤雨,秦始皇慌不择路,见路边有一棵大松树,便到树下避雨。雨停后,秦始皇认为该松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史记·秦始皇本纪》如是记载:“(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五大夫”在秦时并不是什么官职,而是一种爵位。“五大夫”在周代是五种爵位的合称: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秦汉时,朝廷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这些爵位名都是用来赏赐功劳的。“五大夫”位列第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废掉了汉代的二十等爵位,“定爵九等”,“五大夫”爵位从此消失。

因为“五大夫松”的封号中有个数字“五”,加之秦汉以后“五大夫”爵位被废止,所以后人知之不多或知之不详,便以讹传讹,误以为当年秦始皇避雨而册封的松树为“五棵松树”。尤其是唐朝宰相陆贽写了一首《禁中青松》诗,其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所以后人更加笃定地认为“五大夫松”便是指“五棵松树”被敕封。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始皇帝避雨的那棵松树早已遭雷击雨朽而不存,只留下一则美丽的故事。清代时,钦差大臣丁皂保奉诏重修泰山时,特地在始皇当年避雨处新栽了5棵松树。《泰安县志》中载:“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内奉旨钦差大臣丁皂保补植松树五株。”至今,丁皂保所植5株松树尚存2株,南北并列,相距9米,树龄近300年,长势挺拔、虬曲古拙、苍劲葱郁,成为“泰安八景”之一的“秦松挺秀”。后世有诗人赞其曰:“野鹤孤云自径还,空名千载列朝班。奋髯特立云霄远,偃盖长留岁日间。”目前,泰山上包括这两棵松树在内的23株古树一起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多把清代所植古松误认为是当年始皇敕封遗木,所以称这几棵松树为“秦松”。“泰安八景”中的“秦松挺秀”一称即由此而来。五松亭边还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何人补署大夫名,五老须眉宛笑迎。即此今兮即此昔,抑为辱也抑为荣。盘盘欲学苍龙舞,稷稷时闻清籁声。记取一枝偏称意,他年为挂月轮明。咏五大夫松一律。戊辰仲春月,御笔。”

此诗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字面高180厘米,宽100厘米。诗文6行,满行13字,字径6厘米,行书。今人郭沫若登泰山时,也曾感于当年始皇轶事,写下了著名的《观五大夫松》一诗:“人来看万松,雾至万松蒙。冠沐及时雨,襟披下岭风。拿云伸臂手,饮瀣溢心胸。磴道千寻尽,碧霞铁瓦红。”算是为当年的“五大夫松”又做了一次“广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