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晚年干啥好?对于这个问题,今年64岁、家住普陀沈家门的贝彩芳阿姨的回答是“来普陀老年教育联盟,上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她既是二胡班的学生,又是木兰拳班的教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相关资料图)

去年8月,普陀区作为省里的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之一,成立了普陀老年教育联盟。这10个月来,普陀老年教育联盟积极构建海岛老年教育新模式,让更多的老人找到属于晚年的快乐。

老年学堂上课是每天最期待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画鸟。先画一个立方体,再在这里画身体……”近日,普陀天颐老人之家老年学堂书画室内,四五位老人正在上国画课。授课的是来自普陀老年大学的老师陈孝肃。

入住天颐老人之家5年的老人王玲飞今年84岁,到老年学堂上课是她每天最期待的活动,“我退休前是老师,热爱唱歌、画画、写字,总想着自己年纪虽然大了,仍然还想学些新东西,老年学堂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陀老年教育联盟已在天颐老人之家常态化开设声乐、国画两门课程,还为天颐老人之家打造了“银发书屋”,添置了一批适宜老年人阅读的绘本、描红、历史读物等,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普陀老年教育联盟不断延伸老年教育普惠触角,把老年学堂嵌入养老机构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探索。

普陀区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学院式养老”模式在全区其他养老院推广运行。

更多老年学员从“学”变“教”

贝彩芳说,在老年大学,多才多艺的老人并不少,也有人像她一样,本来是新手学员,学有所成之后当起了老师,把技艺技能传给更多的老人。“木兰扇的特点就是轻柔美,舞起来绵绵不断,有一次我们受邀在沈家门中学的运动会上表演,大家出场时仙气飘飘,台下学生疯狂鼓掌,我们这群老年人一下子觉得变年轻了。”贝彩芳说。

说起老年教育师资力量,普陀老年教育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向民间艺人、离退休党员、各领域专家等招贤纳士,联盟也在培育更多老年学员就地从“学”转变为“教”的身份,建立“海岛银色师资库”。

作为我省海岛数量最多的县区,普陀区60岁以上的海岛常住老人有近3万人,目前,普陀区8个镇、街道均授牌建立了老年学校,并建有首批26家村社区老年学堂。文化礼堂、老年协会活动室、海岛幸福驿家等“文、体、养、医”场所,也正在逐步与老年教育场景相融合。

更多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

“退休后我干什么好?当时别人跟我说,去学电脑吧,数字化时代了,不学要落伍的。然后我在老年大学报了电脑班,后来又报了摄影班,现在学摄影有六七年了。”沈家门73岁的柴丽珍老人如今掌握了拍摄、剪辑、修图技能,运用起来比年轻人还熟练。

柴丽珍还加入了1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老年摄影师团队,这几年跑遍了普陀每个海岛,给老人们拍生活照、个人照、全家福等,差不多每天都在到处跑。柴阿姨说,有了这个一技之长就可以做志愿者献爱心,这让她无比快乐。

智慧助老、让老人们乐享“数字生活”,这是普陀老年教育联盟的一大努力方向。联盟自编的2套教材《“银龄融入数字生活”普及培训》《老年智能手机系列教程》被教育部评为“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联盟不定期组织“银发好网民”志愿团队,下海岛举办短期培训班,通过志愿助教的方式一对一、手把手教授智能手机应用知识;录制“云课堂”视频、方言版视频等,让海岛老人在家就能进行自适应学习,目前已推送各类课程视频61期、科普视频400余期。

“银龄创业就业”助力共富

“我自从在老年教育联盟开设的面点班学会了做蛋糕和西点,就没去外面买过糕点,感觉自己做的更放心、更有成就感。前阵子我过生日,给自己做了一个大生日蛋糕,全家人围着一起吃,我92岁的母亲也在,这个生日过得特别圆满!”家住沈家门的方雪君阿姨这样说。

家住东港的方静阿姨,在老年大学跟着孔菊英老师学做面点有1年半了,她做的糖糕,在小区里特别受欢迎,一些朋友和老熟人都喜欢找她买。“学一点面点制作,就当是晚年的娱乐啦。”方阿姨这样说。

在我市一些地方,“银龄创业就业”正在增多,比如在展茅老年教育研学基地——舟山乡村振兴学院,通过精准实施高新农业种植培训教学,打造“蘑菇方舱”工业农场,已带动周边30余位老年人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1000多元。此外,还有海岛老年学员发挥专业特长,在登步黄金瓜种植、蚂蚁岛虾皮加工、普陀佛茶加工等共富工坊中发挥“银辉”力量,助力海岛共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