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创业者都在谈论认知,大家也认识到了认知的重要性,可是怎样才能升级认知,好像没人能够讲清楚。


【资料图】

很多人最常做的就是去听课、参加聚会等,这些活动可能有用,但是太浮躁,很难真正聊到认知的本质,不能系统性升级认知。

真正的认知升级,还是要靠自己。因为创业者在创业路上,会主动学习很多东西,认知的边界得到了扩展,但是很多知识属于潜在认知,并没有真正激活。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其实,创业就是我们进行的一场知行合一的练习。不要让大道理停留在大道理本身,应该去将它实践到创业上面。如果不太适合我们,那么就舍弃。如果适合我们,就可以重点培养。

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升级:

第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什么是战略?就是指公司整体的目标方向。创业者主要掌握的就是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把总的战略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

例如:马云给阿里巴巴定的方向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目标太模糊了,于是马云就给出了一个数据标准,平台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马云对目标进行了拆分,只要让100万商家在平台上的年营收超过100万元,目标就轻松达到了。

至于平台具体怎么帮助商家实现营收过100万元的目标,那就不是马云要考虑的了。而是中高层管理再去将自己分到的任务进行拆分,下发给对应的员工去做。

什么是战术呢?它就是指战略拆分成小目标之后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这个任务一般是由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要做的事情。在有了策略和方法之后,再分配给具体的员工来做。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创业者是技术出身,难免看不上公司技术的水平,有时候甚至会亲自上手来指导,这样看似领导亲力亲为,实际上我们做的都是战术上的事情,忽略了战略的重要性。

也许员工做的一些事情会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试错空间,让他们在错误中不断进步。

第二、站在更高位置看待问题。普通创业者跟卓越的创业者的区别并不是当下谁的战术更高明,而是谁能够看得更长远。很多创业者只是看到了当下的机会和收益,于是就冲了进去,至于未来收益是否可持续,他们不关心。

卓越的创业者并不会做只能赚两年钱的生意,而是未来10年,甚至是20年都很赚钱的生意。

如果我们站在局中,看不清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问题,通过一种俯视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如果不知道怎样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时间线拉长到10年来看,我们正在做的生意,未来10年还能赚钱吗?如果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能,我们就可能在战略上拥有新的思路。

第三、动态看待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发展能够一直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那就太爽了。现实是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公司的发展方向也会在微妙发生着变化。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本来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的,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不行。好在我们的工厂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有的互联网品牌找到了我们,想让我们做代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啊。久而久之,我们就可能成为了某个领域最大的代工厂。

第四、不断复盘。创业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复盘。只有我们不断复盘,才能实现认知的升级。

复盘并不是要等到创业失败之后再去复盘,而是在每一个战略决策出现结果的时候就去复盘,成功了要复盘,可以将成功经验不断复制。失败了更要复盘,它可以让我们在下一次的实践中规避掉一些错误的行为。

如果我们自我要求较高,可以在很多行为上进行复盘,这会让我们逐渐接近完人。古代圣人常做的事情就是“每日三省吾身”。创业路上,我们为什么不去“三省吾身”呢?通过“省身”来复盘,不仅在认知上复盘,还要在行为上复盘,争取做到“知行合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