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互联网观察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企业研究。
1
刘慈欣有部小说《圆圆的肥皂泡》,讲述了两代人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区造林抗旱、移水抗旱的故事。
(资料图)
因为是科幻小说,刘慈欣让这两代人都用上了“黑科技”技术来治理沙漠。
第一代人,也就是主人公圆圆的妈妈这一代人,发明了一种空投冰弹技术。具体执行方法如下:开上飞机,飞机从好高的地方把这些冰炸弹扔下去,它们落到地上时会扎进沙土中。春天来了冰弹就会在沙土里悄悄地化开,化出的水会让种子发芽出苗。把好多好多这样的冰炸弹投下来,沙漠就会变绿,它能使西北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成活率提高一倍。
很可惜,这个方案失败了。后来自天而降的冰弹播下的种子确实都成活了,长成了小树苗,但最后的胜利者仍是无边的干旱,飞播林在干旱少雨的第二年都死光了,沙漠化仍在继续着它不可阻挡的步伐。
第二代人,也就是主人公圆圆,一个喜欢吹肥皂泡的女孩。圆圆从小喜欢吹肥皂泡,从幼儿园到中学吹得越来越大,还获得了吉尼斯纪录。后来利用飞液技术,吹了一个能笼罩住城市的超级泡泡,泡泡破灭的一瞬间,下了一场小型雨。再后来圆圆的技术和方案被国家采纳,开启了“泡泡长城”工程。
这项工程在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建成了许多巨大的天网。这些天网是由表面布满小孔的细管构成,每个网眼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直径,每张天网有几千个网眼,天网在海岸线和海洋上空连绵两千多公里,构成天网的细管中充满了飞液,并在每个网眼上形成一层液膜。潮湿而强劲的海风在天网上吹出了无数巨型汽泡,它们的直径都有几公里,这些汽泡相继脱离天网,一群群升上更高的天空,升向平流层,随风而去,同时,更多的汽泡从天网上源源不断地被吹出来。大群大群的巨型汽泡浩浩荡荡地漂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漂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飘到大西北上空,在西北的天空飘下了绵绵细雨。
2
成百万上千万个巨型肥皂泡给中国西北部地区带来降水,这当然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描述。不过,我们的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从一到十,从十到百到千万,十数年如一日奉献青春,在中国西部的沙漠中,发挥“互联网”这项黑科技的价值,种下一棵棵希望之树。
防风固沙,把沙漠变成绿洲。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要比刘慈欣畅想的“冰弹”“飞液”等技术更为实用。
马俊河,甘肃民勤人。从2007年开始,马俊河通过互联网组织志愿者在民勤压沙植树、种植梭梭。
“民勤是一块宝贵的绿洲,处在两块大沙漠之间,那些年沙漠不断挤压绿洲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不去行动,不去做点什么,两块沙漠淹没绿洲就会连成一体,中国就会出现一块超大面积的沙漠。”谈及为什么投身这项事业,马俊河对我说了这句话。
马俊河还是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以互联网为纽带,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压沙植树、种植梭梭。截至2021年12月,面向社会募集资金1058万元,在民勤县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50000余亩,成活率超过85%。同时,马俊河与152户群众签订包销协议,授权网店19家,至目前,累计农产品(000061)销售额达5117.5万元,带动就业700多人,为农民增收1921万元,电商帮扶农户373家,信息化惠农帮扶农户2600家。
“当时QQ农场种菜、偷菜游戏盛行一时,我在想,我们在虚拟世界种植的植物,能否让广大网友通过这种社交媒体参与进来,进而对应地种植在现实世界。”谈及梭梭和互联网的缘分,老马告诉我QQ农场给他带来了灵感。
2017年8月8号,人民网(603000)报道《治沙与甜瓜》,马俊河用通过互联网用产业化的方式带动地方农牧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压力。
3
马俊河或者马俊河所在的组织,力量是有限的,但他们起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是无限的。
在无数个“马俊河”“青梭公益发展中心”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企业、组织、个人,当然也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来到甘肃、内蒙、新疆,投身压沙植树、防风固沙事业。
腾讯公益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一亿棵梭梭”“让十万亩沙漠变绿洲”“积沙成塔红枫加油”“沙漠愚公保黄河”“我为西藏阿里种棵树”等活动。
阿里的蚂蚁森林则引入"绿色能量"机制,"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手机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或者在生物多样性亟需保护的地区“认领”保护权益。很多网民,知道梭梭这个树种,就是来自于蚂蚁森林。
互联网的出现,让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大大降低。现在,远在上海、北京、深圳的都市一族,动动鼠标、点点手机屏幕,就可以远程参与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为祖国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马俊河组织全国各地志愿者在民勤种梭梭、压沙造林的第16年,这16年中马俊河多次强调了互联网的价值,通过互联网渠道,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民勤种梭梭,参与生态保护。
互联网平台,满足了网民的参与感,不管你来不来西部,都可以真实的参与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这就是互联网平台在这个事情上提供的最伟大价值。
4
我们现在打开甘肃民勤、内蒙古阿拉善的手机地图,调整到卫星地图模式,很明显地会看到,这十几年来绿洲越来越多,荒漠化土地越来越少。
2012年,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5%。而现在,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民勤县已在全县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目前的18.28%,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互联网为茫茫沙漠添绿,互联网渠道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至少在我周围,有很多年轻人种下的第一棵树就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把树苗“种植”了大西北的角角落落,民勤县的梭梭只是一个缩影。
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互联网能做的工作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参与感的提升。马俊河告诉我,现在网民通过互联网渠道种植一棵梭梭,会有一个专属的编号,对应网民种植的这棵树。然而网民不知道的是,这个编号只是虚拟世界中的编号,无法对应现实世界的专属树木,因为操作起来很麻烦,要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我说,如果网友在虚拟世界中种植的树木,真能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的树木的话(也就是现实世界的每一棵梭梭也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和互联网平台的专属编号统一),将会大大提升他们参与公益种植的积极性,这对防沙固林工作大有助益。
这项工作过去很难实现,将来是否可以呢?这让我想起了今年6月在四川德阳的走访之旅。德阳当地的一些农场,正在入驻腾讯安心平台,利用平台的区块链技术,为农产品上链、溯源。农业种植中的育苗、施肥、收获、巡检等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记录、上链,网友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一目了然查询这些情况,犹如掌上观纹。
农产品的种植可以通过“上链”的方式进行数字化管理、溯源,那么梭梭的种植为什么不可以呢?具体来说,可以如下操作:腾讯输出区块链技术,牵头成立数字化管理平台,研发管理软件。每一位种植梭梭的农民手里拿着手机,种完一棵就拍照,然后通过平台软件上传、编号(自动编号)、入库。
这项工作可以形成常态化的机制,类似快递公司的运营一样。远在北京上海的网友只要在网络这端种树(下单),系统就会自动响应,经过系统自动调拨,身在民勤的成千上万名农民就像快递小哥一样,通过手机接到“订单”,在软件的指派下分布达到既定区域,及时履单去种植。所有的环节极为透明,在线可查、可溯源。
腾讯公益前不久邀请我成为“公益真探”,我把这个建议已经发给了腾讯方面,希望他们能参考。
5
我周围有一些有钱、有闲但是不做公益的人,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做公益。大部分人给我的回答都是“不放心”“怕黑箱操作”“捐的钱能不能落到实处”。
这些回答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维度——公益项目的透明化建设!
的确,透明度提升是所有公益项目的难题,最近有很多公益项目之所以被质疑就是透明度不够,用户参与后认为“上当受骗”了。比如这两天备受热议的“水滴筹事件”,有媒体爆料4亿人捐款的水滴筹进了他人口袋,中介抽成高达70%。无数网友通过微博、朋友圈痛斥水滴筹,尽管水滴筹出面辟谣,但依旧无法平息众怒。
还有某家平台被网友担心“假种树”,也是因为透明度不够,事情明明做了,还要落下一个“利用网友的爱心为自己谋利”的名声。
透明度问题该何解?作为第三方公益平台,腾讯公益今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请派“真探”奔赴实地考察,弥合项目方和捐赠人之间的信息缝隙。
据了解,今年99公益日前,腾讯公益联合恩派公益共同开展透明公益行动计划,由腾讯公益捐赠500W资金,支持腾讯公益平台上100家公益机构进行透明力及公信力提升,一方面指导公益机构召开“公益股东人大会”,主动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公开项目财报及成效信息;另一方面就是面向公众招募委派“公益真探”,分别前往公益项目地进行深度体验、长期观察及真实记录,以捐赠人的多元化视角,对项目进行多维评估及探访反馈。
实地走访,这是一个笨办法,但却是当下最有效的办法。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过去多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走访,探寻互联网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改变? 我为什么不用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情况,也是因为实体走访这个笨办法之于我而言更适合。
前文提到我也受邀成为“公益真探”,接下来我将继续履行真探的职责,把我实地看到的公益项目真实执行情况分享出来,并且提出改进建议,请大家相信我。
PS:本文作者丁道师,现已在蜻蜓FM开通《丁道师杂谈》频道,欢迎大家点击原文链接,收听音频版的内容。
丁道师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体人”概念,随后简称为自媒体,影响至今。
2011年,丁道师加盟速途网络,先后担任速途专栏主编,速途执行总编辑兼速途研究院院长等职。
2014年丁道师作为自媒体代表,牵头起草《中国自媒体的自律规范》,并在网信办座谈会上分享,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是企鹅号、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艾瑞专栏、雪球财经等主流科技媒体和新闻客户端的专栏作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丁道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