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设立“北京湿地日”10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和保护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湿地保护名录管理。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47块重要湿地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总面积达2.7万余公顷。
二是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共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2处,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处。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湿地公园为主体、以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全市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三是推进建立保护协商机制。建立了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湿地保护专家咨询机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会同市水务、农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四是强化湿地日宣传活动。北京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属“湿地日”的城市,连续10年积极举办多样化的主题宣传活动。
五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了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等6部地方标准。
六是积极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制度。出台了《北京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完成了《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解读;湿地保护率纳入了全市“十三五”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湿地保有量纳入全市“十四五”林长制目标责任体系;湿地面积纳入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政策。
七是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10年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根据2020年度“国土三调”成果,按照《国际湿地公约》标准统计,全市湿地面积为6.21万公顷,为全市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