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到现在,我们可以拉出一个很长的暴雷名单,泰禾、华夏幸福、佳兆业、阳光城、恒大、富力、花样年、建业、远洋、绿地以及碧桂园,里面有区域性房企,也有全国房企,甚至不乏行业TOP10的头部房企,暴雷的出现,打破了“大而不倒”的神话,也跟出身没有关系,就算再有钱的央国资大股东,也不可能持续给钱,参考远洋、绿地的案例。

仔细观察这份名单,我们似乎能找到暴雷的一些共同特质:1、在2015年前后大力加杠杆,资产负债短时间内疯狂飙升,且负债成本较高的;2、大量在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跑马圈地的;3.严重押注住宅开发业务或者盲目多元化。

1、加杠杆的代表要数恒大了,2016年,在去杠杆政策的监管的前提下,恒大债务规模骤增5000多亿,突破一万亿,短短6年时间内,恒大的债务规模达到2.4万亿,可以说是再造一个恒大,负债甚至比芬兰的GDP还多。那些恒大的学徒们,规模一年一个台阶,营收、利润让人眼红,泰禾、富力就是很好的例子,远洋则通过并购扩大规模,而绿地很长一段时间内负债率都在90%左右,行业好的时候很好,但是行业开始下行的时候,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也是在2015年,棚户区改造,执行货币化安置,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热钱等着买房,有一批房企都冲到三四线城市去了,碧桂园是打头阵的那个,即使到现在还有80%的土储在三四线城市,说实话按照当时的行情,短期内,他们的选择一点也没有错,碧桂园也因为这个战略,长期霸榜地产第一,华夏幸福在环京、建业在河南,进军三四线城市的策略都很成功,但是调控一来,华夏幸福倒应声倒下,碧桂园醒悟得早,及时掉头,但是船大掉头难啊,拖到现在才暴已经艰难维持的结果了。

3、花样年、佳兆业这些华南小五虎的打法,是押注住宅开发,专注在一个领域,也很符合广东人的性格,毕竟利润高、规模大、来钱快,但是风险就在于,一旦楼市进入调整期,公司业绩就会收到很大影响,行情再差点就只能暴雷了,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恒大、富力、融创算是有远见的,但苦于迈的步子太大,或者说信心太过膨胀,许皮带“大大大、好好好”的恒驰汽车、恒大足球、恒大冰泉业务,跟地产八竿子打不着,纯用钱砸出来,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不是白说的,有钱的时候用钱砸,没钱的时候就树倒猢狲散了。

分析暴雷房企的特质不是马后炮或者“鞭尸”,而是为了警醒后者,我们拿这三条去检验还活着的房企,就能得出谁是安全的,谁也有暴雷危险。

我先亮出安全名单:招商、保利、中海、万科、龙湖、华润、金茂、越秀。

招商不用多说了。保利在下行期冲得很猛,现在已经冲到第一了,行业前三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在大家预期很差的时候,利用国资背景的身份,融资成本低,地价低,在一二线城市收了不少地,所谓“众人恐惧,我贪婪”,这步棋走得很不错,越秀也紧跟保利的步伐,说起来这两家大本营都在广州,有点港商的味道。

中海、金茂是比较稳的典型,不冒进,不落后,我愿意称之为中庸之道,现在这个行情,中庸不是贬义,而是高明的选择。

万科一直是老大哥,对政策、行业把握都比较准确,最先喊“活下去”,也最早喊呼吁救市,万科的物业万物云也上市了,还有万科泊寓,在租赁住房领域已经成为老大哥了,对比恒大的多元化,万科始终围绕地产在拓展业务半径。

华润是两条腿走路的典型,开发+商业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商业,华润万象的高端商业形象已经树起来了,在一众港商的围剿之下能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两条腿走路的好处是,开发提供规模和利润,商业则用来贡献现金流,抵御风险,做稳压器,把握二者的平衡,很难得。

与华润类似两条腿走路的,就是龙湖,但龙湖比华润们做得更极致,毕竟没有大腿可以抱。龙湖很聪明地没有冲向三四线城市,而是把住宅赚到钱,一部分继续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另部分按比例投入到商业,现在龙湖在全国已经有80多个商场了,天街的牌子打响了,也攒下来不少家底。龙湖的冠寓、龙湖智创生活还有龙湖龙智造,在细分赛道都是top级的。这些业务源源不断地为龙湖输入大量现金和利润,与快周转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了互补。更重要的是,龙湖的财务是真的自律,这就确保了这家公司的安全底盘:行业为数不多的全投资级,最低的融资成本,三道红线多年绿档……以及我注意到央行、住建部开会,都叫了龙湖$龙湖集团(00960)$ ,懂中国生意生态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小红花发完了,也预警两个比较危险的公司,雅居乐和中骏集团,这是摩根的预测,我觉得靠谱,此外江湖还有金地的谣传,大家可以套用上述暴雷房企的标准,看看是不是准确。

@朱酒 @梧桐居士2010 @价值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