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对元宇宙概念的“商榷”,以及,对互联网下一波的“展望”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关于元宇宙概念的“商榷”

先做点铺垫吧。人类的文明程度可以用人类已经建立起来的“概念”体系来衡量:

由于这是一个被证明的“概念体系”,我们就能够籍此来思考、推理和做出判断,进而获得深入的、具有创新性的认识;

由于这是一个具有共识的“概念体系”,因此,不同的人就能够较为方便地理解、使用和交流有关的概念,促进认识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的,当一个新的概念产生时,人们首要的一个任务就要把它尽可能地纳入已有的概念体系之中。

其实,将新的概念和已有的概念体系相联系的过程正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新概念的过程——换句话说, 当我们无法用已有的概念体系来命名、来清楚地描述和解释一个新名词的时候,它的具体含义就还是处在模糊和不确定的状态,我们也就很难借助于已有概念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对它进行高效的思考和交流,从而更快地取得新的认识成果。

很遗憾,互联网人喜欢“生造”一些并不属于已有概念体系的、看似非常高大上的概念名词,比如“元宇宙”这个名词。这里的问题是:

1.  是否有更为贴切、易懂、较熟知的已有概念来表达同样的内涵;

2.  是否依据已有的概念体系尽可能地对这个新名词做出了解释和界定——如前所述,这取决于我对这个概念含义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元宇宙这个舶来概念很洋气,但是,它是游离于现有概念体系的一个新概念;它也很富有想象力,但关于这个“宇宙”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似乎始终都没有被解释过:

这个宇宙的存在组成什么?

这个宇宙中所发生的运动是什么?

因此,没当人们想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总是首先联想到了VR眼镜、头盔、虚拟世界等,然后就是其他零零散散、并不系统的一些“组件”。

个人认为,“信息的世界”,这个既有、易懂、准确且形象的概念名词已经表达出了元宇宙所希望表达的内涵——一个和现实“物质世界”共存、相对照的人造的虚拟世界。

“物质的世界”这个概念名词是属于我们已有认知范畴的、含义较明确且熟悉的概念,通过和它的比照,使得“信息的世界”变得较容易来想象、理解、认识和交流了。比如:

在现实物质的世界中,人们使用各种工具来作用于各种具体的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

与此相比照,在信息世界里,人们(“信息体”、数字生命体)使用“信息工具”来作用于“信息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

更进一步,由信息的世界这个概念,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很容易地延伸联系到如下的概念:

信息资源及其创造:IP、文案、大数据等方面;

信息资源的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的路径、存储设备是移动的工具;

信息资源的处理工具和技术:电脑、手机,VR设备、软件、5G、云计算、算法、算力,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 (技术、软件和硬件)

信息资源的交换和使用:网站、APP、互联网平台、直播间、人机交互……

和元宇宙相比,“信息世界”这个概念不但回答了其组成和运动的问题,而且通过和已有的认识体系相结合,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就被体系化地构建起来,促进人们对这个新领域的认识、思考和探讨,进而带来认识的突破和创新。

这里所暴露的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自从互联网的诞生以来,我们就对其缺乏一个和以往的知识、概念体系能够相衔接、相融合的认知体系。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们谈论互联网相关的事物时,经常会有语焉不详、故弄玄虚的情况。是时候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了。

信息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又将怎样发展?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开发,和对信息世界的开发是类似的,都是更好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好地需求提升和满足——这是我们回顾过往、展望和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主线。

对互联网下一波发展的“展望”

作为一个观察者,个人感觉这五六年以来,我们似乎处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相对停滞期,并没有突出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应用的出现。

互联网下一波的新发展会在何方 ?我从自己的观察思考出发,结合已有的对于信息资源和需求的理解做一个分享和探讨:

1. 什么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波?

那时,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信息世界的“门户”出现了。作为一个新出现的“信息体”,我们由此就进入到这个全新的世界,并且能够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这样一类简单的活动,来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

即使在这样一个“入门阶段”,我们却把它称之为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信息时代的代表是:电脑、window系统、浏览器和网站……这是信息世界被“初始”创建的时代。

2. 什么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波?

这时,信息世界里的平台网站出现了, 我们在信息世界里发现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进行群体性的、多目的性的、多样性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了。

我们目前仍然处在这个阶段,其代表是:智能手机、互联网平台网站、互联网商业和社交应用的快速发展、APP等。

这是全民成为“信息体”,进入了信息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时代。

3. 什么将会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波?

我的思考方法论是:把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对照起来,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出发,也许就能够看出信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

一个新大陆被发现了,开拓者陆续地来到那里,开始进行以个体为主的、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随之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群体性的、复杂的、交互性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新大陆上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回顾现实世界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确这一点:某种较为明确的、固定的、具有长期性的人际关系、团体和团体关系将在那里产生,并依靠其来维护、保障和便利大家在这个新大陆上的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全面、合理的关系得以建立,这是一个新世界得以确立最显著的标志

我们有理由相信和预言,信息世界的下一波发展也将会遵循同样的路径和规律:某种较为明确的、固定的、具有长期性的“信息体”之间的关系将在信息世界里产生,以维护、保障和便利大家在信息世界里的共同的生存和发展。   

下面的论述将聚焦于“互联网商业”这个信息世界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最为活跃、也最为引人注目的电商领域来进一步探讨“信息关系”在其中的巨大作用。

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关系”在商业活动中如此重要?因为,商业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商品、商业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电商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就是:左手信息关系、右手商品(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信息商品)

为什么电商“打败”了实体商铺?现实的场租、仓储、人工等都是次要原因,根本的原因是:电商建立“商业信息关系的能力”是比较性地处于高维度的!

如果我们来分析电商行业的几个热词,其背后的含义无不是和信息关系密切联系,比如:

流量:就是互联网“信息关系”之渠道里的“渠水”;

粉丝:具有稳定互联网“信息关系”的人;

铁粉:能够将互联网“信息关系”转化为互联网“商业信息关系”的粉丝;

私域:自身所拥有的互联网“信息关系网”,通常,有着较高的转化为互联网“商业关系网”的可能性。  

其实,主流电商公司的模式是同一性的:都只是把线下的平台模式在互联网上虚拟化了,也无一例外地属于粗放的互联网流量模式。它们的“互联网信息关系”的获得成本、可靠性、长期性、可转化性都基本属于同一维度,也就是同质化竞争了。

当一种竞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另一种新的、高维度的竞争往往就在酝酿之中。这也是某种必然了。

信息世界的“巨无霸”们各自凭借着“信息资源的高级性”颠覆和收割了其所对应的“现实世界”前辈:

微信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信息世界里的存在者——“信息体”;

阿里和京东在信息世界里开了大卖场,而拼多多开了个杂货铺;

各家游戏公司开了游戏厅,百度开了文献馆,头条开了阅览室,抖音开了影音馆;

美团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总接/派单”,而滴滴成为了出租车“总调度”。

……

但它们仍只是在信息世界里“模仿”了现实的世界,它们没有用好这些信息资源。

个人觉得,“先有流量还是先有信息关系”的问题并不重要,只要有其中一者,另一者也能建立起来,这是不同打法、不同的模式问题。但先有信息关系的模式更能体现出信息世界的高级性。  

其实,从进入信息世界的第一天开始,人们就在不停地构建着信息关系,比如,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钉钉、直播间,等等,但这些努力取得的成果与信息社会初级阶段的要求还有着极大的差距。下一步的具体目标就是:存在于信息体之间较为全面、长期、高效、互利的信息关系得以建立。

互联网的世界是流量的世界,更为本质地说,互联网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

推荐内容